竞彩篮球单场购买

图片
信息公开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校信息公开目录   >   基本信息   >   学校发展规划   >   正文
皖 西 学 院 文 件_竞彩篮球单场购买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2日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进步的灵魂与保证,是凝聚师生、展示学校良好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事业发展进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文化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学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校园文化建设总结

“十三五”时期,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聚焦“一高一优”项目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突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抓手,以特色品牌文化建设为载体,不断开拓创新,实现学校校园文化有效提升,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一高一优”项目建设提供坚实文化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取得的成绩

1.军工特色文化日益彰显。五年来,学校依托“道德讲堂”和“我们的节日”等品牌活动,将“国防绿”与“六安红”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和整合国防军工行业优势和六安红色资源优势,构建了双色融合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省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作用,切实把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我的中国梦”活动落地见效;邀请大国工匠——朱恒银、全国人大代表黄春燕等技能大师、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大力践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军魂育人、文化育人功能凸显;更新完善学校宣传片、校史、校志等的编辑制作和校歌征集工作;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定位进一步凝练,师生员工对学校“军魂育人,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高度认同;完成学校楼宇命名和校风、教风、学风凝练以及校旗设计方案征集等工作,提炼了学校“一训三风”;校风优良、教风严谨、学风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基本形成,“军工精神”的感染、熏陶和教育作用进一步发挥。

2.校园制度文化趋于完善。完成新一轮制度汇编工作,推进学校制度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制定并发布学校章程,学校依法治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制定学校“七五”普法工作计划,组织“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宪法宣传周”、“法官进校园”等活动,学校“七五”普法工作取得新成效;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党代会、教代会、学代会作用;建立健全学校理事会、校友会制度;完善党务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工作通报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积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离退休老同志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学校民主制度建设趋于完善。

3.校园物质文化持续升级。五年来,学校完成校园整体规划的升级,对校园景观进行优化设计。建成“品学之星”宣传板块、大型军品展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标牌等具有鲜明军工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升级校史馆、国防教育体验馆,进一步扩大军品展示规模,充分发挥学校两馆在校内校外的育人功能;学校办公场所、教室、体育馆、食堂及学生公寓活动场所物质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初步建立,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学校受到中央、省、市媒体百余次报道;制定完善《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强化对文化宣传的引导;加强学报、院报、校园网、广播台、讲座论坛、自办刊物等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和管理;新建宣传栏、公告栏和电子显示屏,微博、微信、贴吧等新媒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学校文化建设空间进一步拓展。

4.校园行为文化精彩纷呈。制定学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推动优良校风的形成;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密切联系师生制度,发挥了领导干部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制定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形成优良教风;以“七一”建党节、教师节等节庆日为契机开展“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师德标兵”等评选表彰,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发挥团学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逐步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评选,发挥优秀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完成创建文明校园和协助六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学校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中期检查获得“A”档优异成绩,学校荣膺安徽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以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距离“双高校”建设要求、广大师生员工的新期待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对校园文化育人的顶层设计研究不够深入;学校文化育人内容体系和机制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利用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丰富文化育人载体平台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加快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等战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全面实施职业院校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我省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三地一区”建设、技能安徽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机遇叠加交汇,为学校校园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学校“两高一本”建设目标已然确立,新校区建设规划正在有序推进,这对于“十四五”时期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以超乎寻常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化危为机、激流勇进,战胜风险挑战,积极推动竞彩篮球单场购买:校园文化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坚持文化自信,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校两高一本建设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师生校园高层次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优秀的精神文化为核心,以优美的环境文化为基础,以先进的制度文化为保障,以高尚的行为文化为表现,以良好的形象文化为展示,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持续优化立德树人育人环境,切实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两高一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二)发展定位

“十四五”校园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国防军工特色鲜明、职业本科特征初步具备,格调高雅、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发展目标

坚持校园文化建设服从事业发展规划、支撑学校发展战略、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持续传承、弘扬、践行“军魂育人,追求卓越”精神,进一步培育精神文化、完善物质文化、强化制度文化、激活行为文化,展现军工文化形象,努力建成军工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不断提升学校发展软实力,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全面支撑“两高一本”建设需要。

(四)发展思路

提升精神文化。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国防军工精神、培育“厚德、强能、励志、笃行”的校训文化。

夯实行为文化。要建设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教风,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良好学风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良好作风,团结勤奋、务实求新的校风。

完善制度文化。建设国防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大学制度,健全完善各方面规制,强化管理制度执行和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

创建品牌文化。要创建独特文化标识、汇聚文化传播合力、打造精品文化项目。

打造环境文化。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与实施,加强楼宇文化和生活园区文化建设。

三、主要任务

(一)内化于心,推进精神文化认同

1.以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脑;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确保教学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依托安徽军工文化和皖西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新建不少于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爱国意识;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同时,深化拓展教育内容,深入开展伟大的建党精神教育、大别山精神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等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以培养学生“三大素养”为抓手,优化文化育人内容体系。重视统筹引领,提升公民素养;加强协同联动,培养学生素养;深入体验实践,增强职业素养。依托安徽军工文化和皖西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学风提升活动,加强学风建设,努力形成“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良好学风。

3.以“厚德、强能、励志、笃行 ”校训为主体,坚持“军魂育人”,完善文化育人顶层设计。弘扬“军魂育人,追求卓越”办学精神,通过传承大学文化、融入区域文化、融通企业文化,精心培育军工特色校园文化。加强“军工精神”、“三线精神”的发掘、研究、保护和传播,总结提炼学校精神文化,做好《校志》编写工作,努力营造国防特色精神家园。

(二)固化于制,推进制度文化建设

1.贯彻落实学校章程。以学校章程发布实施为契机,加强章程的宣传贯彻,增强全校师生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思维,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提升依法治校的水平和能力;加强法治校园文化建设,制定学校“八五”普法工作规划,落实好各项普法工作任务;加强章程实施的执行检查,对于执行章程不力的单位和部门,及时给予通报批评和问责处理。

2.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强化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党团建设、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财务管理等一整套制度,逐步建立“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相互支撑的制度体系,基本建成符合大学精神要求的现代大学制度,夯实依法治校的制度基础。

3.完善民主制度建设。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党代会、教代会、学代会、团代会建设,进一步发挥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的作用,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基本体系;建立学校理事会制度,建立健全校友会等工作机制;完善党务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工作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离退休老同志在民主监督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三)深化于行,推进文明行为建设

1.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紧密联系师生,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密切联系师生制度,发挥领导干部作风对校风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加强优良校风的宣传,注重舆论引导,为良好校风形成营造氛围,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强学校廉政建设。

2. 传承发扬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教风。突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良好作风。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加强教师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开展“师德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对教师教育教学监督管理,加大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引导教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增强教职工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以“四有”教师为目标做好学生“引路人”。

3.着力建设“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优良学风。把激发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作为学风建设的根本,促进优良学风形成。加强学生日常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发挥团学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继续开展“学风活动月”活动,创新活动形式,提升活动效果;组织“三好学生”、“优秀学干”、“优秀团员”、“学校奖学金”等评选活动和“优秀毕业生典型报告会”等正能量宣传,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今天我以国防为荣、明天国防以我为荣”的主人翁意识。

4.加强品牌文化创建引领示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持续推进学校“道德讲堂”和“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深入挖掘清明、端午、国庆、中秋、重阳等节日蕴含的传统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作用。经过5年建设,形成成熟的校级文化“道德讲堂”和“我们的节日”品牌项目不少于2个,立项建设不少于1个省级项目,力争建成1个在省属同类高校中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品牌项目。

5.加强学习生活场所文化环境建设,发挥文化陶冶功能。把军工精神、军工标准、军工质量全方位融入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应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空间。加强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营造“洁净舒适、健康文明”的良好育人氛围。以寝室文化节活动为抓手,按照校级活动精品化、院级活动特色化、班级活动大众化原则,创新活动形式,形成特色,推进文明寝室建设。

(四)外化于形,推进文化应用系统

1.不断提升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层次和品位,科学规划布置校园环境,实时维护更新学校路灯长廊。

2.完善形象识别系统应用。规范校训、校徽适用范围和使用标准,应用于办公用品的格式、标识,规范学校各类荣誉证书、PPT模板和名片的规格与设计。

3.进一步规范公共场所标识。通过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运动竞技区规划及整体板块标识、楼宇道路标识、楼宇内部标识建设,努力打造朴素与雅致交融、统一与个性呼应的校园文化标识系统。

4.丰富校园文化载体,强化文化宣传阵地建设。修订完善《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把牢文化宣传舆论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声音;加强学报、院报、校园网、广播台、讲座论坛、自办刊物等文化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应用微博、微信、贴吧等新媒体技术,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空间,适应新常态下文化宣传阵地建设需要。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

成立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校园文建设的规划、统筹、督查和评估。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宣传部,主要负责全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和服务工作,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并推动落实。落实校内各单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明确各部门文化建设责任人,将文化建设纳入本部门发展规划,制定相应文化建设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校园文化建设财政支撑体系

设立校园文化建设经费专项,列入学校年度预算,逐步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经费。支持校园文化理论研究、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以及文化环境、文化基地、文化设施的建设。

(三)建立校园文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学校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将文化建设作为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校两级管理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表彰奖励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激励全校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附件

“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任务分解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任务

牵头部门

落实配合部门

内化于心,

推进精神文化认同

1、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脑。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各二级学院

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确保教学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

教务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各二级学院

依托安徽军工文化和皖西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建设不少于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团委

加强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深化拓展教育内容,伟大的建党精神教育、大别山精神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等活动。开展学风提升活动。

学生处

各二级学院

2、优化文化育人内容体系

推进军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做好文明校园创建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落实好《校志》及学校大事记编写工作。



党政办

宣传部及编写组








固化于制,

推进制度文化建设













3、贯彻落实学校章程

增强全校师生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思维,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提升依法治校的水平和能力。

组织人事处

学生处

各单位、各部门

制定学校“八五”普法工作规划,做好任务分解和具体落实。

宣传部

各部门、各单位

4、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党团建设、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财务管理等一整套制度。

党政办

各职能部门

5、完善民主制度建设

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党代会、教代会、学代会、团代会建设;建立学校理事会制度,建立健全校友会等工作机制;完善党务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工作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党政办

各单位、各部门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离退休老同志在民主监督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组织人事处

工会

深化于行,

推进文明行为建设

6、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加强干部和教师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督促领导干部密切联系师生制度落实。

纪委监察室

各党总支

党支部

7、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规范

加强教师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开展好“师德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组织人事处

各单位、各部门

8、着力建设“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优良学风

继续开展“学风活动月”活动;组织“三好学生”、“优秀学干”、“优秀团员”、“学校奖学金”等评选活动和“优秀毕业生典型报告会”等正能量宣传。

学生处

团委、各二级学院

9、加强品牌文化创建引领示范

持续推进学校“道德讲堂”和“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培育成熟的校级文化“道德讲堂”和“我们的节日”品牌项目2个以上,立项建设不少于1个省级项目,力争建成1个在省属同类高校中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品牌项目。

宣传部

各二级学院

10、加强学习生活场所文化环境建设

把军工精神、军工标准、军工质量全方位融入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应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空间。以寝室文化节活动为抓手,推进文明寝室建设。

宣传部

学生处

外化于形,

优化文化应用系统

11、校园环境建设

实时维护更新学校路灯长廊,各类宣传板块。

宣传部

宣传部

12、完善形象识别系统应用

规范校训、校徽适用范围和使用标准,应用于办公用品的格式、标识,规范学校各类荣誉证书、PPT模板和名片的规格与设计。

党政办

宣传部

13、规范公共场所标识

加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运动竞技区规划及整体板块标识、楼宇道路标识、楼宇内部标识建设,努力打造朴素与雅致交融、统一与个性呼应的校园文化标识系统。

宣传部

宣传部

14、强化文化宣传阵地建设

修订完善《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加强学报、院报、校园网、广播台、讲座论坛、自办刊物等文化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应用微博、微信、贴吧等新媒体技术,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空间,适应新常态下文化宣传阵地建设需要。

宣传部

各单位、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