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期教学计划和“创新思政”改革目标。11月23日、24日,马克思主义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和2024级专科、本科学生代表前往桐城市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
第一站,全体师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了六尺巷,现场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的重要意义。现场讲解员为大家深入讲解了石照壁上所刻画的“六尺巷”故事、主人公张英的生平及其所著的《礼让诗》。同学们深刻感悟清代张、吴两家各退三尺的“和”“让”精神,深刻体会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
在六尺巷,师生们实地体悟中国古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传承弘扬“礼之用 和为贵”的谦和礼让思想,深刻领会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一以贯之的让利于民、民为邦本的“和”之道,学习借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深入挖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第二站,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全体师生走进桐城文庙和六尺巷廉洁文化陈列馆。在桐城文庙内,师生们沉浸式参观了文庙门楼、棂星门、泮桥、大成殿、东西两庑等地,深入了解了儒家文化的起源、发展与深远影响。在廉洁文化陈列馆内,师生们通过展板、图片、视频、场景互动等多种方式,集中了解了中国廉洁文化史、百年党史中的廉政建设和桐城廉洁文化,接受深刻的精神洗礼,感悟桐城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勤劳务实的人文精神、廉洁礼让的良好家风。
第三站,师生们来到桐城文化博物馆,依序参观了“古邑春秋 名城遗韵”“杏坛弦歌 人物芳华”“桐城文派 天下文章”“风雅继武 翰墨流芳”四大展厅,通过了解不同时代的人物、书影、陶器等藏品,实地感受“天下文章出桐城”的人文气息和“抵天柱而枕龙眠”的厚重历史,体悟光辉灿烂的“桐城派”文化及其杰出代表。博物馆之行让大家切身感受到桐城崇文重教的文化基因和谦和礼让的人文精神,领悟到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的最后,师生们来到了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孔城老街。这是桐城的一张名片,是集古建筑、古文化为一体的历史古镇。老街上的建筑多具飞檐翘角、木镂花窗。大多是清代太平天国破坏之后重建,现有保护建筑上百幢。代表景点有满江村茶楼、李鸿章钱庄、桐乡书院、白果厅遗址、知府大宅、黄家大屋、抗战时期·团部旧址等。师生们在古朴建筑中体会到了文化传承,深刻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一堂高质量的思政课,能够触动心灵、激发斗志,在学生心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在知行合一中让思政课更生动,推动青年在行走中修品行、立志向。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创新思政课发展,把“行走的思政课”拓展到更广阔的文博场馆、红色基地等,让思政课真正实现“行”在路上“走”进心里。